云南大学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位于云南昆明,简称云大(YNU),是一所文脉深远、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中国著名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1946年被《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1950年定名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属中国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教育部与云南省“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成员、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牵头单位,具有自主招生资格,设有研究生院。是以民族学、生物学、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东南亚、南亚国际问题研究为优势特色,学科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截至2019年4月,云大有呈贡、东陆两校区,占地面积4363.64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70余万册;有教职员工2971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497人;有院士10人(含双聘、特聘);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6976人,硕士研究生7595人,博士研究生1108人。 云南大学人才辈出,历史上曾经拥有一大批学术大师和著名学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袁嘉谷(1872-1937年),字树五,号澍圃,晚年自号屏山居士。1891年袁嘉谷离石屏至昆明就学于陈子潘、张竹轩,22岁入经正书院研习。1903年6月,他应经济特科试,列二等七名,复试列一等一名,授编修,是云南唯一的状元。 在云南,袁嘉谷便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状元了,消息传来,四方轰动,在昆明建了一座“聚奎楼”、由总督魏午庄手书“大魁天下”一匾高悬楼上,老百姓则只叫它“状元楼”。袁嘉谷回云南登状元楼时,值电影兴起,还拍了一个纪录片为存念。 袁嘉谷中状元之后,先任京官,入翰林院任编修、协修等 。 1922年,云南第一所大学_私立东陆大学(即今云南大学前身)成立,次年袁嘉谷应聘担任国文教授。袁嘉谷本属重金聘请对象,但他得知大学经费颇紧,坚辞不受聘金,反捐款千元作为办学资金。直到8年之后(1931年),东陆大学由私立改为省立,他才开始领薪。 袁嘉谷博学,且平易近人,在东陆大学声誉甚高。他每周讲两节国文课,教室设在至公堂,每节课总是座无虚席,除该校学生和一些教师外,还有不少校外人士慕名而至。袁嘉谷任教十余年,培养了数百人,其中不少人成就甚高,如李士厚、李乔、浦光宗、张希鲁等。
张培英(1922~1991),宁洱县磨黑镇人。1931年,在磨黑小学读书,1937年秋,考入云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今普洱中学﹚女子初中班,1943年,进入云南大学预科班学习,次年考入云大医学院。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在昆明发生时,她不顾个人安危,身背药箱救护伤员,并潜入特务看守的屋里,为闻一多先生遗体注射福尔马林以防腐蚀。1948年,张培英加入“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并任支部书记。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先后在云南军区后勤部、第四军医学校、第三军医学校和第七军医大学任教。
李必雨 (1936~)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在滇存续期间与云南地方高校的代表云南大学之间有非常良好的互动。通过两校的互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实现了双赢。
2019年6月15日,云南大学青岛校友会成立大会在青岛隆重举行。
上一篇云南印象舞蹈—杨丽萍
下一篇云南茶马古道
文章分类:
云南特色
|